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亚博电竞网站的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2024年是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塑造十个方面新优势要求,突破突围,务实奋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以新优势争取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聚焦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着力促进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不断突破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着力优化发展布局,加强设备更新奖补,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持续实施技改项目,加快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
推进新兴产业集约发展。这对推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综合施策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比如,“新三样”产业,要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培育壮大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规模。
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要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产业超前布局,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建好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有效助力产业成长。
推进现代服务业补短提升。服务业已经擎起我省经济“半壁江山”。要用好引导资金,抓好载体培育、项目建设等,持续巩固增强发展成效。研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政策,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试点。顺应群众生活多元化需求,提升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水平。
推进科技创新有效赋能。凝练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等产业需求,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完善“1313”实验室等平台体系,优化“2 n”人才雁阵格局,强化泰山人才工程布局,提升创新平台和人才效能。实施科技领军企业量质提升行动,健全服务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聚焦塑造有效需求新优势
着力促进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良性循环
消费和投资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促消费、扩投资,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增添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比如,制定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稳定扩大新能源汽车、住房、家居、文旅等传统消费,比如,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汽车消费扩容。同时,优化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居民持续增收,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要继续把扩大有效投资摆在重要位置,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防灾减灾、产业升级等,围绕数字经济、能源转型、传统产业转型、“新三样”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突出项目化推进,健全服务推进体系,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思路,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突出市场化运作,建立向民间资本推荐的项目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打造综合服务保障平台,吸引更多创投风投机构落户山东。突出精准化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落实能耗煤耗保障措施,探索批次建设用地省级审批权下放,多措并举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多元化招引,以长三角、京津冀等为重点,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聚焦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着力促进数字产业、数字赋能等提质增效
数字经济是我省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关键增量和战略支撑。要深入落实数字经济发展大会要求和相关政策措施,精准发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关乎数字经济发展能级。要完善龙头企业问题解决机制,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加快推动一批重大项目,选优培强一批龙头企业。同时,合理布局建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融通带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集群聚势。
深入推进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深化国家级“双跨”平台应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国家中小企业转型促进中心,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慧工厂,力争更多企业打造“灯塔工厂”。
不断夯实设施支撑。合理布局通用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发挥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作用,增强算力供给能力。引导企业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提升智能算力比例。深入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实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深度全覆盖。
聚焦塑造乡村全面振兴新优势
着力促进乡村产业、城乡融合等提档升级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更大成效。
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我省作为全国第三大产粮省,必须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突破一批种源技术。完善惠农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吨半粮”产能建设等,让“齐鲁粮仓”装得更满更实。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这是山东突出的比较优势,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育一批农业领军企业。启动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试点,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打造石榴、食用菌、对虾等“特优精”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和“齐鲁粮油”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打造宜居宜业乡村。坚持抓村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做实国有企业与片区“一对一”合作,创建一批省级示范片区。分区域制定建设指引,推动东中西部片区补短板、扬优势、求突破,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深化“万村共富”计划,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建制村物流服务全覆盖;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打造一批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共体。健全要素交易平台体系,加快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聚焦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
着力促进区域布局、陆海统筹持续优化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优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持续放大协同联动、一体发展综合效应,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
推进沿黄城市协同发展。实施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行动,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健全沿黄9市合作机制,深化与沿黄省份在生态、能源、科技等领域协同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向西发展腹地。
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托京沪通道、运河黄金水道,用好长三角、京津冀金融、科技、人才等资源,尤其是鲁南4市,加快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鲁南物流能源廊道,发挥好区域相邻、产业互补等优势,着力打造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支持德州等市加强与京津冀对接,大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根基。要实施强县领跑、弱县跨越、百县图强等计划,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特色专业镇、县域次中心镇,力争千亿县培育取得突破,持续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
推进陆海协同发展。制定实施新时期海洋强省建设意见,出台促进海洋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开展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实施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开展港、园、城“三区互融”示范,畅通陆海经济通道。
聚焦塑造改革开放新优势
着力促进改革攻坚、对外开放协同发力
改革攻坚,要以更实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比如,健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配套政策,完善土地、能耗等要素省级统筹调配机制,促进优质要素高效配置;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探索“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改革试点;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一张清单管到底”机制,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全覆盖,确保营商环境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对外开放,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实施“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行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扩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中间品贸易进出口,加快培育新动能。加力提速招大引强,举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围绕新能源、汽车制造、医疗康养等领域,瞄准重点国别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力争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承接更大范围试点复制推广,加快提升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平台综合能级。围绕落实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高水平建设16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密中欧班列图定线路,新开一批国际航线航班,完善“海陆空网”互联互通体系。
聚焦塑造绿色低碳新优势
着力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实效
当前,我省已进入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持续加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狠抓能源转型。源头减排重在能源转型。要加快“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并建成一批海上风电、核电、光伏项目和储能项目,提升新能源供给水平和消纳能力;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推动绿电就地转化。有序推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接续供应前提下,推动低效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加力推动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提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水质保障专项行动,推进“两清零一提标”,持续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率。加强土壤污染管控,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及相关试点示范。围绕废钢铁、再生铝、废旧动力电池等,完善循环利用体系,做强相关产业。高标准推进碳排放双控国家试点,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近零碳创建等试点示范,推动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
高水平安全、民生福祉和舆论宣传,也是塑造新优势的着力点。对此,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已作了明确部署。只要我们务实高效抓好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塑成新优势,不断取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成效。(省委财经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赵锋)
初审编辑:陶云江 陈修胜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