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 林建华-亚博电竞网站

亚博电竞网站-亚博im电竞

北方工业大学 林建华

  青春写历史 责任担使命  

  ——记北方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 林建华

  2011年9月,林建华教授离开了生活、学习、工作45年的故乡,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的齐鲁之邦远赴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就在此前的2010年1月,作为理论界的优秀代表,他被选拔为首批齐鲁文化英才。虽然获得过诸多荣誉,但是,他始终认为,这一殊荣对于他有着独特而不寻常的意义。

  执著追求 天道酬勤

  林建华常说:“我最大的兴趣是读书与思考。读书与思考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林建华的履历表,异常简单而清晰:

  1972年农历正月十六,进入本村小学,开始了系统读书的学习生涯,时年6岁。

  1981年9月,考入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时年15岁。

  1988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硕士学位,时年22岁。

  1995年11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时年29岁。

  1997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时年31岁。

  2002年1月,破格获批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导师,时年35岁。

  2006年9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时年40岁。

  对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他归功于自己所处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伟大时代。好风凭借力,他的勤奋与执著得到了丰厚的回馈与礼赞。

  1966年8月,林建华出生于山东莘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做过小学教师,在他入学的第一天,父亲就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学习。”于是,手不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也许,好读书是他的天性。从小学到中学,林建华一直品学兼优,成为十里八乡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典范,成为他所有母校教育学弟学妹们的典范。1981年5月,中学毕业前夕,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被评为聊城地区“三好”学生。同年9月,他考入聊城师范学院。1985年6月,大学毕业前夕,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1988年至1991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返回聊城师范学院,开始了教学生涯中新的征程。2006年,他再次作出抉择,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他说,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他已经指导了4名博士研究生,但是,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不想留下没有博士学位的遗憾,这与名利无关。此时,他已步入不惑之年。

  一旦学习变成了生活方式,只要生活在继续,学习就在继续。林建华乐在其中。时光如水静无声,40年间一弹指。

  谈及自己的人生思考,林建华把它理性地概括为“用青春书写历史,以责任承担使命”。他诗意地说,我们的时代和祖国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宽阔的舞台,但是,在这个舞台上,如何翩翩起舞,且长袖善舞,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在这个舞台上,他演绎着永无止境的追求,不知疲倦地前行,且竭尽自己的心智与辛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6年、2008年,他两度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领导干部。2007年,他被授予“山东青年五四奖章”。2008年,他被评为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传道解惑 教书育人

  林建华说:“我最大的成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已经成为我坚强的精神支柱。”

  林建华的特质,异常集中而鲜明:对于任何问题,他都喜欢追根溯源地思考,并用贴切的语言流泻出来。只要一站到讲台上,他马上就会进入忘我的境地,陶醉于与学生的互动之中。

  作为一名教师,林建华深知“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真谛。他秉持的基本理念是:在信息化时代,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成为长流水。林建华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过“政治学一级学科前沿理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政党政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比较研究”等课程。在教学中,他实践着“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积极研究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注重讲授内容的系统性、深刻性、学术性,讲授方法的科学性、艺术性、生动性,同时,更注重发挥所在学科与所讲授课程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

  林建华曾多次做过班主任工作,他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尤为关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求知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学校举办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他都是有请必到,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流,释疑、解惑,引领学生求知先求德、成才先成人,每每引起强烈的反响,收到良好的效应。每当有学生向他汇报收获与进步时,他说,那就是自己的节日。

  林建华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同样重要的是要乐于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育人先育己。1985年12月,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山东省首届培训中小学师资讲师团,赴农村中学支教,为初三学生讲授英语。1991年12月,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他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山东省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组,赴农村锻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年来,林建华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在校内外、省内外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作了上百场报告,内容涉及党的十四大报告、党的十五大报告、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以及其他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他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翔实,备受社会各界欢迎,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他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在10余年的高校基层管理者岗位上,他信奉的核心理念是:聚人,规划,探索。他说,管理者要厚德笃行,把服务作为自己的第一天职,正如教师要为人师表,把教书作为自己的第一天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他说,大家工作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但是,能否把一支团队打造成一支优秀团队则是一种情分。他相信情缘所凝结的“合力”的永恒魅力。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学院,他与党总支一班人指导、帮助每一位教职工制订人生发展规划。在教务处,他与同志们一道探索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诸如深化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学业考核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改革等,不懈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春华秋实,守望希冀。他应邀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撰写、修改和统稿工作,担任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评估专家。他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聊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先进个人、“大众日报杯”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等。

  笔耕墨耘 致力创新 

  林建华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笔耕墨耘。笔耕墨耘已经成为我心随所愿的最大慰藉。”

  作为一名年轻的学者,他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以智力报国。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政党政治。他有着特殊的学术敏感和判断力,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他先后在《理论前沿》、《世界知识》、《欧洲》、《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3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他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新论》、《世界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关系论纲》、《科学社会主义通论》、《比较与借鉴: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论纲》、《社会党国际论纲》、《冷战后新“第三条道路”的兴衰研究》、《冷战后欧盟诸国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研究》等。先后主持并完成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获10余项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目前,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基本态势及未来走势”(立项批准号11bks018)。

  作为一名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省级研究基地负责人,他既注重传承,更注重拓新,且始终负重奋进。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点、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的建设中,他始终与同志们一起致力于两件事情:其一,进行理论建设,发挥特色优势,学有所长,研有所长,凸显和张扬学科的生命力;其二,进行队伍建设,发挥群体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铸造优秀的科研团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他常说,学科点和研究基地是一块整钢,他和同志们互相砥砺,与时共进。“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是一种境界。

  正是由于林建华深厚的学术积淀和骄人的学术成就,他先后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杂志副主编、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副主编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等。但是,他坚定地认为,他的起点和根基在山东,这是濡润他的丰厚沃土。他曾于2000年、2003年两度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并于2010年被选拔为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英才。受齐鲁文化英才工程资助,他于2011年6月主持完成了“欧洲社会模式的基本态势与未来走势”研究项目。对此,他引以为傲。

  学无止境,甘苦自知。对于他在学术领域的造诣,他不愿多谈及个人。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使已过不惑之年,他从不敢妄谈知人。但是,在荣誉和事业面前,他保持着异常的冷静与清醒。他说:“我的事业只不过是刚刚起步,今后的任务更艰巨,道路更漫长,而永远不变的,则是我献身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一腔激情,悬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颗赤心。”钱钟书先生引用过《典故纪闻》卷四里的一段文字:“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冰,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林建华则认为:“我们是日入而不休,夜以继日,年年如此,兢兢业业,不以为苦,反以为荣。日积月累,才有今天的一点点收获。”

  主要成果: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2006)、《历史的丰碑与艰难的探索——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2009)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社会主义通论》(2006)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年共产国际史》(1993)、《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期提出的“两个口号”论析》(2006)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的不同步性变奏》(2004)、《比较与借鉴: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007)

  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属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9)

  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属综合性大学基于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索》(2009)

  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社会党国际论纲》(1998)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建设: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经验》(2011)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