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好哲:做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亚博电竞网站

亚博电竞网站-亚博im电竞

谭好哲:做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 个人简介 谭好哲,1955年生,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兼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时代文学》主编、《百家评论》社长。系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性著作《文艺与意识形态》及其它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泰山文艺奖理论批评类作品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

  在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格局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队伍中,现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的谭好哲教授广具影响。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至今,三十多年来,谭好哲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的体系建构为目标,以多元对话、综合创新为方法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美学和文学批评等诸多方面努力开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被学界视为中青年一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追求学术之大

  谭好哲是一位有追求有信仰也有立场有守持的学者。他先后独立出版专著4部,主编及与人合作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这些成果大多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字质朴洗练而富有逻辑的整合力与穿透力。其中关于文艺美学的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的学科定位,关于文艺理论研究综合创新的学术主张,关于中国现代文艺学和美学对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追求及其内在历史关联的深度分析,都在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其最具影响的则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研究。

  在基础理论研究中,尤其关注那些具有整体的体系贯通性和重大的历史影响力的大问题大道理。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世纪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文艺界的许多争论都与此相关,但鲜有深入系统的研究。谭好哲1997年出版了近50万字的《文艺与意识形态》一书,以严谨的科学主义态度和唯物主义立场,对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辨析与阐发,并扼要、概括地梳理与总结了自“五四”以降这一文艺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被誉为带有填补空白意义的重要成果,先后获得山东省首届刘勰文艺评论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此外,谭好哲还出版了《艺术与人的解放——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题学研究》等著作,在《文学评论》等重要刊物发表了《艺术哲学的革命》、《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与文艺理论创新》等论文,从学术史和当代理论建构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既具有学理深度又具有现实指向的思考与阐发。其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边界、问题与方法》一文在《文史哲》发表后,引发广泛关注,并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谭好哲以人的解放为目标、以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为框架,建构起了一个意识形态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在中国当代文论界确立了自己的位置。2004年至今,他先后被中宣部选拔作为专家参加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一批项目《文学理论》和二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两部高校文艺理论教材的写作,并被教育部聘为《文学理论》教材高校教师培训班宣讲专家。

  践行综合创新

  谭好哲的学术研究有着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多元对话、综合创新,既是他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也是其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是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利器。

  在大量引进西方文论与批评之后,中国文论研究如何发展,走向何方,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引发中国文论界焦虑与困惑的大问题。在总结中外文论发展趋向的基础上,谭好哲先后发表了《立足对话面向综合》和《走向文艺理论研究的综合创新》两篇力作,大力倡导在多元对话基础上走向文论研究综合创新之路的主张,认为综合是目的和归宿,对话是手段和途径,强调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双重“主体性”基础上实现不同理论观念的对话与综合,为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和新的理论学派奠定了基础。后一篇文章2005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学界认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

  近十多年来,谭好哲先后自著或与人合作出版了《文艺学前沿理论综论》、《文学之维》、《现代性与民族性》、《美育的意义》、《语境意识与美学问题》等著作。这些著作彰显出不同文论话语之间学术对话的必要性以及在观念综合中进入理论创新境界的可能性,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谭好哲倡导多元对话、综合创新,是一种既坚持己见又绝不武断和独断的主张,显示出既坚持理论创新的主体自信而又尊重他者、包容异见的心态。作为一位执著的学者,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显示了宽广的学术胸襟和理论包容度。

  担承社会责任

  在许多学界同仁、作家艺术家眼里,谭好哲是深受齐鲁文化滋养、正直坦诚、儒雅宽厚的典型山东人,其学术追求具有思想立场明确、价值取向鲜明的特点,敢于担承、有所守持,显示出守正创新的大家气象。 

  谭好哲认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鲜明品格,作为人文科学的文艺理论,其生命活力首先来自于这种基于实践的现实性,要求主体价值理想的表达和阐扬,彰显其价值属性。在他看来,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人间冷暖的学者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坚信好的优秀的文艺理论一定能够通过社会肌体中种种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机制与渠道,作用于文艺、人生和社会,对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品质的促进和提升,对世道人心的改良和完善发挥作用。因此,其理论研究无不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价值导向意识。在基础理论研究之外,多年来谭好哲对新时期文学尤其是山东籍作家的创作也给予了较大关注,写过不少研究和评论文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注重生活与文学的互动互释和努力体悟与阐发作者创作用心的评论特色,得到诸多作家真心喜欢与真诚推崇。此外,他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及其他报刊写下了许多有关中国文化发展、道德状况、审美现象的评论文字,张扬理想,激浊扬清,体现出一个人文学者的社会担当。

  谭好哲的社会担承也体现在他的学术组织与学术性社会活动方面。在担任文学院院长期间,他作为山东大学文艺学学科主要负责人之一,为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成功评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文艺学学科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作出了学术和组织领导上的双重贡献,使山东大学文艺学的学科水平至今始终处于国内最前列。此外,他先后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评审专家、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理论批评委员会评奖专家,担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并兼任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负责作协两个刊物的编审业务,并广泛参与山东省诸如全运会、十艺节、全民阅读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宣传咨询活动,以及山东社科、文艺领域的文化、科研和人才评价评审工作。参与这些工作和活动,牵扯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却无怨无悔,认为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