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亚博电竞网站的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一头连着城镇,一头连着乡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体系和社会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县域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山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新形势下,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动能活力在县域,优势后劲也在县域,各县域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长期以来,山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考核评价试点,去年又印发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持续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特色突出。
总体实力持续增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长期位列全国第一阵营。2023年,全省“千亿县”数量创历史新高,胶州、龙口、荣成、邹城、寿光5个县级市gdp突破千亿大关;百强县数量位居全国前三,13个县(市)进入赛迪全国百强县榜单。县域发展形成积厚成势、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县域发展特色突出。各县域立足自身地理区位、自然禀赋、历史人文等基础条件,探索形成了一批特色化发展模式。一是农业大县。全省有61个县(市)被列为产粮大县,占全省县域总数的近80%。寿光、肥城、莘县、沂水、莱阳、诸城、鱼台、莒县、兰陵、禹城、阳谷等县(市)先后被评为省现代农业强县。二是工业强县。2023年,全省有胶州、龙口、广饶、邹城、滕州等10个县(市)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数量居全国第三。三是文旅产业强县。山东县域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具特色,如曹县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汉服产业持续火爆,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汉服生产基地,是县域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典型案例。
民生保障持续向好。全省县域积极化解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通过新建、改扩建教学设施、增加学位等措施,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均衡化水平明显提升。山东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优化县域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水平,积极发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医共体,持续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医疗服务均衡化水平持续提升。
山东县域经济在取得显著发展成效的同时,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短板。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几对关系:
统筹把握强县和富民的关系。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支持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市)创先争优、率先发展,扶持基础薄弱县(市)跨越发展,实现特殊类型县振兴发展,推动县域实力整体提升;推动县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统筹把握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立足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问题,深入推动科创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推动县域强化内生增长动力,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统筹把握城镇和乡村的关系。充分发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辐射带动作用,科学推进县城城区更新、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不断提升城乡之间的均衡化、双向化发展水平。
各县域要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阶段性发展特征,“锻长板”与“补短板”并举、“育内力”与“借外力”并重,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明确发展定位,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山东县域数量大、类型多,既有千亿县、龙头县,也有经济体量小、人口总数少的县。各县域应深入分析和认识自身的区位优势、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条件,把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新发展格局,作为谋划县域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产业,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结合主体功能定位,找出优势特点,发展壮大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具备条件的县域,应该打破就“县域”论“发展”的束缚,坚持开放引领、合作带动,推动县域加快融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依靠创新,才能改变大多数县域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动能不足的现状。党员干部应不断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持续强化创新思维,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发现和把握变局中的规律、现象后的本质,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推动县域产业层次实现持续提升。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强化龙头企业科创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对接,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集聚各类科技人才,打造形成立足县域实际、具有县域特色的科创生态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大力推动县域龙头企业成为“链主型”企业,促进县域内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打造一批关键环节的“配套专家”。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一县一策,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关键零部件、核心配套产品,定期举办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活动,开展技术攻关和配套产品合作,精准选取切入点,推动骨干企业精准卡位,主动嵌入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破解县域产业集群弱、产业链条短的发展瓶颈。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将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全面落实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通过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让企业独立自主地运用市场手段调配各种资源、选择经营方向。关心爱护企业家,为企业家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建设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搭建企业家学习交流平台,拓展提升企业家的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县域更多企业经营者成长提升为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家。
促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以城带乡作用。县域是衔接城市和乡村的枢纽,承担着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快提升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能力,以高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康养救助、健身娱乐等领域的系统建设,提升精神文明程度。强化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将县域真正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家园、文化家园、精神家园。打造县域发展升级版,让县域真正成为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有益补充。
(作者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继伟)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